大家好我是詹宗翰,我將我的讀書心得發表在此。 20250406OK
書名:我可能錯了,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
書名原文:Jag kan ha fel och andra visdomar från mitt liv som buddhistmunk
作者:比約恩.納提科.林德布勞(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)、卡洛琳.班克勒(Caroline Bankler)、納維德.莫迪里(Navid Modiri)
譯者:郭騰堅
出版社: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
出版日期:2023年02月
內容簡介
他出生於西元1961年8月16日,並且在瑞典知名的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取得了經濟學碩士學位,學成後他在財經領域迅速崛起,成為備受矚目的主管,甚至即將被高薪挖角擔任知名財經公司財務長的機會,然而這份看似光鮮亮麗的成就,對他而言卻逐漸失去了吸引力,因為這一切更多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,而非他內心的真正渴望。當他認為自己已盡到身為人子的責任後,便決心追尋真實的自我。
他毅然放棄了令人稱羨的職業生涯,前往佛教文化濃厚的泰國,剃度出家為僧,展開了長達十七年的修行生活。在泰國森林寺院中,他體驗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,潛心探究生命的意義,感受出家人的日常,並從中學習了許多寶貴的經驗,由於佛教在瑞典並不普及,他的出家經歷引起了瑞典社會的廣泛關注。人們對他在東方修行期間的收穫與感悟充滿好奇。開始有人追隨他,展開出家之旅,不過要適應出家人生活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,沒多久就還俗。
西元2008年,他結束了在泰國的修行,返回瑞典,並將其智慧與經驗分享給他人,成為一位廣受歡迎的演講者和冥想老師。不幸的是,西元2018年他被診斷出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(ALS),俗稱漸凍人症,儘管身受疾病折磨,他仍積極面對人生,並於西元2020年出版了暢銷書籍《我可能錯了: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》。
西元2022年1月17日,在親人的陪伴下,他選擇了安樂死,享年六十歲,為他充滿探索與轉變的一生畫上了句點。
內容摘錄
1.「沒有什麼會持久。一切都是無常的。這是壞消息,但也是個好消息」
我的感想:生命的有限性,如同關係的無常,共同構成了人生的底色,所有的體驗,無論是強烈的酸甜苦辣鹹,抑或是看似平淡無味,都如過眼雲煙般短暫,這提醒我,珍惜當下每一次相遇,每一種感受,不執著於永恆,方能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更豐富的色彩。
2.「如果要實話實說,每個人的人生都包含無窮盡的不確定性。人生當中只有一件事可以確定,那就是:人生總有一天會結束。其餘的就是希望、恐懼、假設、願望、想法與企圖。我們不妨承認與接受這個事實。鬆開緊握的拳頭,讓張開的手掌充滿生命力。」
我的感想:人生過程中充滿未知的變數,唯有人生的終結站死亡是確定的,其餘種種,皆是自身心念的投射與期盼,承認並接納這份不確定性,如同鬆開緊握的拳頭,不再執著於預設的劇本,才能讓心靈獲得真正的自由與活力,更能敞開心胸去體驗當下,擁抱生命中的各種可能性。
3.「你遇見的每個人,都在進行一場戰鬥,你對此一無所知,與人為善,永遠如此」"Everyone you meet is fighting a battle you know nothing about. Be kind. Always."
我的感想:它提醒我們,每個與我們擦肩而過的人,無論外表如何平靜,內心深處都可能正經歷著不為人知的掙扎與挑戰,進行著一場屬於自己的戰鬥。因此,心存善意與他人相處,不僅是一種優雅溫柔的姿態,更是一種對他人內在艱辛的體諒與尊重。將這份善意應當是恆常不變的處世原則,因為我們永遠無法完全了解他人所承受的一切種種。
4.「身體啊,謝謝你,每一天都竭盡全力。
現在你正在打一場苦仗。我懂。
你現在的一切都得付出代價。然而,你仍然為我竭盡所能。
即使你連自己需要的空氣都得不到。
我正在盡一切所能幫助你。我明白這還不夠,還差很遠。
然而,你繼續奮鬥,日復一日付出自己的一切。
你是我的英雄。
我保證,一旦又有一個動作你做不來,我絕對不會生你的氣。
我保證,會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常好好聆聽你的聲音。
我保證,不會向你索求超出你能力和沒有意願給予的事。
對不起,我以前總是這麼做。
最後,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我鄭重承諾,當你再也撐不下去的時候,我會按照你的意思去做。
到那個時候,我會盡自己所能地臣服與心懷感恩。在接納與信任中安息,並因為我們曾經擁有的美好人生,感到喜悅,也用堅定與無畏的聲音對你說:
「順從你的意願,而不是我的。」
我的感想:當我們年輕強壯時身體全心全意配合我們,如今面臨衰老與病痛的我們要開始配合身體好好的善待自己的身體,心想身體全身上下的每一個細胞卻依然努力維持和支撐著生命,身體不惜辛苦默默的付出讓令人非常感動,從前的予取予求轉為全然的體諒與尊重,承諾不再苛責及過分的要求,而是傾聽身體的聲音,順應和接受身體的意願。這是一種與身體和解的深刻體悟,也是對生命流逝的坦然接受,在充滿溫暖的愛中與感恩感謝中迎接最終的安息。
5.「混亂或許會讓你不安,但秩序會置你於死地。」
我的感想:人生中各種的「混亂」往往代表著未知的變數和新的挑戰,雖然會帶來不安與不適,卻也蘊藏著突破與創新的契機,能激發潛能,帶來新的可能性和新的機會。至於「秩序」則意味著穩定、安全與可預測,但過度的秩序可能會使人安於現狀,失去探索的動力,最終導致停滯不前,如同溫水煮青蛙般走向僵化甚至「死亡」。因此,適度的混亂是生命活力的來源,擁抱不確定性,才能保持人生成長的動能。
6.「最能保證這種幸福感的,莫過於漸漸習慣「我可能錯了」「我可能並非無所不知」的想法。」
我的感想:「我可能錯了」是一種謙遜的態度,能避免固執己見帶來的衝突與煩惱;「我可能並非無所不知」則鼓勵我們保持開放的心態,持續學習與成長。當我們不再執著於絕對的正確,放下自以為是的傲慢,就能以更寬容、更彈性的視角看待世界,從而減少內耗,提升幸福感。這種對自身認知保持懷疑與反思的習慣,是通往智慧與喜悅的途徑。
7.「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」,在生活中,幫助我最大的,莫過於這句話了。可惜的是,大家都有的這項超能力,有點被遺忘了。但事實是,以一定程度的懷疑與幽默感來看待自己的念頭,就會讓人更容易做自己。」
我的感想:如醍醐灌頂般的點醒我們內在念頭的虛妄性。「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」提醒我們,無數的念頭如同過客般,未必代表真實的自我。學會以懷疑和幽默的態度審視這些念頭,能有效擺脫其束縛,不再被負面或不理智的想法牽著鼻子走。這份抽離的觀察力,如同被遺忘的超能力,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,辨別善惡,最終活出更真實、更自在的人生。
8.「理性是忠實的僕人,直覺是上天的恩賜。但我們創建的社會卻只尊崇這個僕人,忘記這項恩賜。」
我的感想:現代社會對理性過度的依賴,如同只信任忠實的僕人,卻遺忘了直覺這份來自上天的珍貴恩賜,提醒我們真正的智慧並非僅仰賴數學和邏輯分析,過度偏重理性可能導致僵化與缺乏創造,我們更需重視心靈內在的聲音與直覺的洞察力,唯有理性與直覺並重,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世界,做出更符合本性的決策,並在生活中獲得更深層次的滿足。
我的結論
他的人生旅程,是一部充滿勇氣與智慧的探索。這本書不僅是他個人生命經驗的真誠記錄,更是一份引導讀者反思生命本質的智慧指南。從對追求物質的質疑,到在泰國森林中十七年的出家修行,還俗後再到面對漸凍症的堅毅與坦然,以其獨特的生命歷程,深刻地詮釋了無常、接納與內在平靜的真諦。
書中摘錄的智慧語錄,如「沒有什麼會持久」的洞察、「你遇見的每個人,都在進行一場戰鬥」的體諒,以及「我可能錯了」的謙遜,都如同暮鼓晨鐘,敲醒我們內心深處的思考。他與身體的對話,展現了深刻的自我關懷與和解,他對混亂與秩序的辯證,啟發我們擁抱變化中的生機。
以其有限的生命,展現了無限的智慧與勇氣。這本書不僅是他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堂課,更是對所有我們的溫柔提醒,在變幻莫測的人生中,保持謙遜,擁抱無常,向內尋求真正的平靜與自由。他的生命故事將持續啟發我們,活出更覺知、更慈悲的人生。
留言
張貼留言